張衡地動儀真的存在嗎?張衡地動儀的作用是什麼?
2023-03-27 09:58:23 3
張衡地動儀是歷史上用來預測地震的著名儀器,但你們知道嗎,我們在書本中看到的那個東西只是後人做出來的複製品,所以關於張衡地動儀到底存不存在也是個謎。
張衡地動儀真的存在嗎
現代人對張衡地動儀的復原研究開始於早期1875年的日本人服部一三、1883年的英國人米爾恩和中國的王振鐸。
其中,王振鐸所復原地動儀採用了「直立杆」的原理:中間有個直立的杆子,地震時的震動會令其傾倒,然後觸動某一個方向的開關。這個原理非常簡單,跟人們在家裡地板上倒立一個啤酒瓶報告地震是一個道理。
然而,「直立杆」實驗結果顯示一是方向不準;二是不能篩選出地震的震動。「直立杆」結構早在18世紀就已經被嚴格的地震學計算、實驗室試驗和地震檢驗所淘汰,它根本就不具有可行性。而且,國內外學術界早就發現了王振鐸模型的致命錯誤,自1969年後學術界發表了一系列的批評文章,地震學、考古學、歷史學的嚴肅學術刊物和科學論著從不引用這個模型。
中國地震學奠基人傅承義院士曾在1976年當面告訴王振鐸先生,確定其設計有致命錯誤。那麼,既然張衡的地動儀原理徹底推翻了,為什麼它依然在課本上堅挺地存在著呢?
張衡地動儀歷史實證?
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(公元134年12月13日),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,吐出了銅球,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裡。當時在京師(洛陽)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,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,責怪地動儀不靈驗。沒過幾天,隴西(今甘肅省天水地區)有人快馬來報,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,於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。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裡,地動儀標示無誤,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。
張衡地動儀復原模型
2003年10月,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的指示下,馮銳研究員牽頭組織了9個單位的地震學家、歷史學家、考古學家、自動化學家、美術家的專題研究組,經過5年的研究,設計出了一個新的復原模型。
隨後,地震研究員馮銳研採用了「懸垂擺」原理,簡單地說,「直立杆」相當於倒立的啤酒瓶,而「懸垂擺」相當於家裡的吊燈。「懸垂擺」對人們的腳步和打夯等垂直震動不敏感,對地震的橫向波動敏感,它的抗擾性能更好,在驗震方面比「直立杆」更科學。
但是至今沒有任何的報導,真假依然讓人疑惑。然而一千多年前的張衡,他不可能懂地震橫波和縱波等科學概念,不可能懂「倒立擺」「懸垂擺」等科學原理,這樣一來,他的地動儀更值得考證了。
張衡地動儀是真是假?至今仍給不出答案,但我們的祖先智慧勤勞,留下了璀璨的文明和歷史,張衡無疑是他所在年代非常智慧的人,後人既不能跨越時空去嘲諷古人,也不必對古人盲目崇拜,就讓時間去證明一切吧。
推薦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