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地利解夢大師: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
2023-03-26 17:21:53 3
奧地利解夢大師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,奧地利醫生兼心理學家、哲學家、精神分析學。
奧地利解夢大師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簡介
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(Sigmund Freud,1856.5.6-1939.9.23),猶太人,奧地利精神疾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。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。弗洛伊德出生在一個猶太大家庭中,他上面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,下面有兩個同胞弟弟和五個妹妹。弗洛伊德自小天資聰穎,學習成績優異,且胸懷大志,堅信自己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。
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於摩拉維亞,4歲時舉家遷居維也納。他在中學時代就顯示出非凡的智力,成績一直名列前茅,17歲考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,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學家艾內斯特·布呂克的指導下進行研究工作。並在1881年開始私人開業,擔任臨床神經專科醫生。
1881年開始私人開業,擔任臨床神經專科醫生,1886年與馬莎·伯萊斯結婚,育有三男三女,女兒A·弗洛伊德後來也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,1938年因遭傷害遷居倫敦,於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倫敦逝世。
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興趣是在1884年與J·布洛伊爾合作期間產生的,他們合作治療一名叫安娜·歐的21歲癔症患者,他先從布洛伊爾那裡學了宣洩療法,後又師從J·沙可學習催眠術,繼而他提出了自由聯想療法,1897年創立了自我分析法。他一生中對心理學的最重大貢獻是對人類無意識過程的揭示,提出了人格結構理論,人類的性本能理論以及心理防禦機制理論。
弗洛伊德的理論
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,包括欲望、衝動、思維、幻想、判斷、決定、情感等等,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裡發生和進行。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,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,好像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,故稱之為精神層次。
意識(conscious)即自覺,凡是自己能察覺的心理活動是意識,它屬於人的心理結構的表層,它感知著外界現實環境和刺激,用語言來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內容。
前意識(preconscious)又稱下意識,是調節意識和無意識的中介機制。前意識是一種可以被回憶起來的、能被召喚到清醒意識中的潛意識,因此,它既聯繫著意識,又聯繫著潛意識,使潛意識向意識轉化成為可能。但是,它的作用更體現在阻止潛意識進入意識,它起著「檢查」作用,絕大部分充滿本能衝動的潛意識被它控制,不可能變成前意識,更不可能進入意識。
潛意識(unconscious)又稱無意識,則是在意識和前意識之下受到壓抑的沒有被意識到的心理活動,代表著人類更深層、更隱秘、更原始、更根本的心理能量。「潛意識」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內驅力,它包括人的原始衝動和各種本能(主要是性本能)以及同本能有關的各種欲望。由於潛意識具有原始性、動物性和野蠻性,不見容於社會理性,所以被壓抑在意識閾下,但並未被消滅。它無時不在暗中活動,要求直接或間接的滿足。正是這些東西從深層支配著人的整個心理和行為,成為人的一切動機和意圖的源泉。
奧地利解夢大師西格蒙德·弗洛伊德重要著作
《歇斯底裡症研究》,與約瑟夫·布魯爾(Josef Breuer)合著。(Studies on Hysteria / Studien über Hysterie,1895)
《夢的解析》(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/ Die Traumdeutung,1899)
《日常生活之精神疾病學》(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 / 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s,1901)
《性學三論》(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/ 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,1905)
《圖騰與禁忌》(Totem and Taboo / Totem und Tabu,1913)
《論自戀》(On Narcissism / Zur Einführung der Narzißmus,1914)
《超越快樂原則》(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/ 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,1920)
《自我與本我》(The Ego and the Id / Das Ich und das Es,1923)
《幻象之未來》(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 / Die Zukunft einer Illusion,1927)
《文明及其不滿》(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/ Das Unbehagen in der Kultur,1929)
《摩西與一神論》(Moses and Monotheism / Der Mann Moses und die Monotheistische Religion,1939)
《精神分析概要》(An Outline of Psycho-Analysis / Abriß der Psychoanalyse,194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