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左三大家簡介 錢謙益/吳偉業/龔鼎孳
2023-03-26 02:41:55
江左三大家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三位詩人,他們分別是錢謙益、吳偉業、龔鼎孳,雖然現在很多人對於江左三大家的詩不是很熟悉,但不可否認江左三大家的才學,也在明末清初那個時代交替的階段用詩的手法表達出了一些心情,該如何評價江左三大家呢?
江左三大家:
一、錢謙益
錢謙益,字受之,號牧齋,晚號蒙叟,東澗老人。學者稱虞山先生。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。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人。明史說他「至啟、禎時,準北宋之矩矱」。明萬曆三十八年探花(一甲三名進士)。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,官至禮部侍郎,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。明亡後,馬士英、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,建立南明弘光政權,錢謙益依附之,為禮部尚書。後降清,為禮部侍郎。
錢謙益的評價:
錢謙益是個思想和性格都比較複雜的人。他的身上,不乏晚明文人縱誕的習氣,但又時時表現出維護傳統道德的嚴肅面貌;他本以「清流」自居,卻而為熱衷於功名而屢次陷入政治漩渦,留下諂事閹黨、降清失節的汙名;他其實對忠君觀念並不執著,卻又在降清後從事反清活動,力圖在傳統道德觀上重建自己的人生價值。這種進退維谷、反覆無常的尷尬狀態,給自己造成心理的苦澀,雖取得南明諸王及明遺民的諒解,但仍被後世清朝皇帝所憎厭。尤其在乾隆時期,乾隆帝的一道道諭令,將錢謙益打入最低谷,不僅徹底否定了其人品,也否定了他的學問「文章哪有光?」首開對錢評價中「以人廢言」之先例。此後,不僅錢本人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,其著作也被禁而長期不能流傳,甚至和錢同時與之有交往的人,其著作中有錢氏一序,或者有酬和之詩文,「亦在禁毀之列!」
二、吳偉業
吳偉業,字駿公,號梅村,別署鹿樵生、灌隱主人、大雲道人,漢族,江蘇太倉人。生於明萬曆三十七年,明崇禎四年進士,曾任翰林院編修、左庶子等職。清順治十年被迫應詔北上,次年被授予秘書院侍講,後升國子監祭酒。順治十三年底,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,此後不復出仕。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,與錢謙益、龔鼎孳並稱「江左三大家」,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。長於七言歌行,初學「長慶體」,後自成新吟,後人稱之為「梅村體」。
吳偉業的評價:
傳記作家王振羽評價吳偉業則相對客觀:「吳偉業不是一個完人。我們不能僅因為吳偉業的仕清,就低估他在中國文學史、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。這裡牽涉到對於某 些歷史人物的評價標準問題。作為一個詩人,文化人,吳偉業的成就足垂千古;在明清易代之際的文化傳承中,他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。他雖然進入官場,但並不是一個政治家,面對改朝換代的激烈政治動蕩,他困惑、猶豫、畏縮,惠得患失直至失足失節, 卻又以此後數十年的生命作了真誠的自省與懺悔。」
三、龔鼎孳
龔鼎孳,字孝升,因出生時庭院中紫芝正開,故號芝麓,諡端毅。安徽合肥人。與吳偉業、錢謙益並稱為「江左三大家」。崇禎七年進士,龔鼎孳在兵科任職,前後彈劾周延儒、陳演、王應熊、陳新甲、呂大器等權臣。明代諫官多好發議論,擅於彈劾別人。龔鼎孳在明亡後,可以用「闖來則降闖,滿來則降滿」形容。氣節淪喪,至於極點。風流放蕩,不拘男女。在父親去世奔喪之時尤放浪形骸,夜夜狂歡。死後百年,被滿清劃為貳臣之列。著有《定山堂文集》、《定山堂詩集》和《詩餘》,後人另輯有《龔端毅公奏疏》、《龔端毅公手札》、《龔端毅公集》等。
龔鼎孳的評價:
龔鼎孳文思敏捷,才華橫溢,往往數千言的文章,能夠一揮而就。且詞藻繽紛,都不點竄。他的文風多受杜甫的影響,為文作詩,情感深厚,常常有悲涼感慨的作品,所以吳梅村說「其側怛真摯,見之篇什者,百世下讀之應為感動」。但他的作品反映現實的深廣度不夠,多為吟風弄月的宴飲應酬之作,文學成就不如吳偉業、錢謙益二人。